心理学易混知识大盘点(心理学易错题)

hao333 5087 2023-09-19 21:00:55

心理学易混知识大盘点, 1.研究对象

(1)教育学:教育现象和问题及其发展规律。

(2)心理学: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3)教育心理学: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习与教学的基本规律。

2.三元素VS四元素VS五行

(1)教育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力。

(2)德育四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

(3)教育心理学五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3.注意力的质量

答:知识复习

(1)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广度):

指的是人的意识在一瞬间抓住的物体的数量。

(2)注意力的稳定性(注意力的持久性):

指对某个物体的注意持续时间。

与注意力稳定相对的状态是注意力分散,也叫分心。

(3)注意力的分配:

同时关注两个或更多物体或活动的特点。

(4)注意力的转移:

指人们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上。

注意力的起伏:人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固定,往往会周期性地加强或减弱。(分叉图形)

B:

(1)注意分散与注意转移

注意力分散:无意识,无意识,有负面影响。

注意力的转移:有意识的和积极的。

根本区别在于任务的要求。

(2)注意力的分散与注意力的起伏

注意力分散:可以克服

注意力的波动:无法克服的正常生理现象。

(3)注意分配与注意转移

注意力的分布:同时

注意力的转移:连续性

4.感知的基本特征

答:知识复习

(1)选择性——物体和背景之间的关系

在感知过程中,人们将感知物体与背景区分开来,优先进行清晰反映的特性称为感知选择性,其中感知清晰的物体称为物体,感知不清晰的物体称为背景。

万年青中的一点红色,以红色为对象,绿色为背景。

(2)整体——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感知的对象总是由不同的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但我们总是把客观事物感知为一个整体,即我们把客观事物的个体特征综合成一个整体来反映,这就是感知的整体性。

魁拔煎包

(3)理解——不同的个体经验赋予感知对象不同的意义。

在感知的过程中,人们总是通过挖掘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释当前感知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之有意义,这就是感知的理解。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4)恒常性——知觉条件和知觉结果之间的关系

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形象保持不变的特征称为知觉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颜色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和形状恒常性。

无论白天黑夜,我们都知道五星红旗是红色的。

B:

(1)选择性与可理解性

选择性:不同人--不同知觉对象

理解性:不同人--同一知觉对象

(2)整体性VS理解性

整体性:同一知觉对象--得出同一知觉结果

理解性:同一知觉对象--得出不同知觉结果

1.中老师上课用红色粉笔强调重点知识,以引起学生注意,这种做法利用了知觉的( )。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长性

答案:A。解析:红色粉笔圈出来的重点知识属于对象,其他内容则为背景,体现了对象和背景的关系。故选A。

2.英语课代表小力在自习课上先完成了自己的英语练习册,接着又默写课后单词,最后他还收齐了班级的英语练习册,这最主要说明他拥有良好的( )。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分配能力

C.注意的转移能力D.注意分散性

答案:C。解析:无题干中小力能够有意识的将自己的注意力从一件事情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充分体现了其具备良好的注意转移能力。故选C。

心理学易混知识大盘点,以上就是本文为您收集整理的心理学易混知识大盘点最新内容,希望能帮到您!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

  •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网络,于2023-09-19 21:00:55发表
  • 本站不对文章真实性及版权负责:admin,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baike.nuobg.com/post/132715.html
      
上一篇:记忆的类型(记忆的类型有)
下一篇:已是最新文章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