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易混淆知识之“之父”与“最早”(教育之父和教育学之父)

hao333 7113 2023-09-19 17:24:28

教育学易混淆知识之“之父”与“最早”,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总是有很多相似的知识点,难以区分,导致学生难以记忆,考试时容易错过正确答案。为了帮你解决这个问题,今天老师帮你整理了一些常见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帮你解决记忆难的问题。

1.教育理念

(1)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于1632年出版《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

心理学之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3)教育心理学之父和创始人桑代克的著作1903 《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诞生。

2.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

(1)1806年《科学教育学之父、规范教育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表明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独立的学科,主张传统的教师、教科书、课堂三个中心。

(2)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主张儿童(学生)、经验、活动的新三中心。

3.幼儿教育的概念

(1)世界学前教育之父福禄贝尔于1840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2)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于1923年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幼儿园——南京鼓楼幼儿园。

(3)陶行知,中国农村学前教育之父,被毛泽东誉为中国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927年创办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儿园。

(4)卢梭,近代启蒙教育的代表人物,作品《爱弥儿》,崇尚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5)爱孩子之父裴斯泰洛齐首先提出了教育心理学的观点。

4.想法和观点

(1)平民教育之父严主张平民教育,教育的目的是让失业者有工作,让有工作的人快乐。

(2)职业教育之父黄炎培倡导职业教育。

(3)现代课程之父、课程理论之父、课程评价之父泰勒首先提出了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型。

5.终身教育的概念是最早的。

(1)最早提出终身教育概念的Yeaxlee于1929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关于终身教育的书《终身教育》,首次提出了终身教育一词。

(2)终身教育之父保罗伦格兰德在20世纪60年代《终身教育》标志着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系统化。

(3)终身教育体系最终形成。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标志着终身教育的最终形成。

6.教育这个词是最早的。

(1)教育一词最早由孟子提出,他在《孟子尽心上》一书中提出君子有三乐,而天下之王不存在。父母存在,兄弟无缘,其乐融融;阳无愧于天,而不为人,亦乐也;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三乐。

(2)首次单独解释了教育一词。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提出,教书,上有所为,下有所不为,教育和收养孩子使他们行善。

7.最早的班级

(1)阶级一词最早由艾拉斯莫斯提出。

(2)首次从理论上探讨了班级授课制。

(3)我国最早实施班级授课制,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4)最早以法令的形式颁布,1902年的壬寅学制。

(5)最早将班级授课制推广至全国使用,1904年的癸卯学制。

(6)班级授课制普遍实施的标志,1905年的废科举,兴学堂。

8.道德之最早

(1)最早提出道和德两个字,老子的《道德经》 。

(2)最早提出道德一词,荀子的《劝学篇》 。

9.著作之最早

(1)中国及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乐正克的《学记》 。

(2)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世界上最早研究教学法的书,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 。

10.启发性教育思想之最早

(1)中国及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性教育思想,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性教育思想,体现在著作《论语》 中。

(2)西方最早提出启发性教学,苏格拉底,主张产婆术,又称问答法,包括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

11.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1)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提倡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最早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主张,亚里士多德。

(2)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3)提出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原则,夸美纽斯。

(4)主张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卢梭。

12.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之最早

(1)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凯洛夫的《教育学》 。

(2)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

13.教学过程

古代:

(1)孔子:学、思、行。

(2)孟子:闻、见、知、行。

(3) 《礼记中庸》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苏格拉底:诘问、助产。

(5)昆体良:模仿、理论、练习。

近代:

(1)夸美纽斯:模仿、偏差、纠正。

(2)赫尔巴特:明了(清楚)、联合(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

(3)齐勒:预备(提出问题、说明目的地)、提示(提示新课程、讲解新教材)、联合、总结、应用(五段教学法)。

现代:

(1)杜威: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五步教学法)。

(2)我国教育界(20世纪80年代以来):引起求知欲(激发学习动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以上便是教育学易混淆知识之之父与最早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育学易混淆知识之“之父”与“最早”,以上就是本文为您收集整理的教育学易混淆知识之“之父”与“最早”最新内容,希望能帮到您!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

  •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网络,于2023-09-19 17:24:28发表
  • 本站不对文章真实性及版权负责:admin,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baike.nuobg.com/post/132499.html
      
上一篇:《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重要法条梳理(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的意义)
下一篇:已是最新文章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

返回顶部小火箭